{耀世平台}优化全攻略:流量翻倍秘籍!又到丹桂飘香时,婺城区安地镇的十里桂花长廊引来八方客,他们相携踱步观赏,驻足闻香。这桂花香里到底有几多滋味,在这里刚出炉的热腾腾的桂花糕最能诠释。
作为中华传统糕点,桂花糕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区。在有着“桂花之乡”之称的婺城区安地镇,桂花糕并非只是一款用于取悦口腹的寻常甜点。它与安地人的婚丧嫁娶、庆生拜寿、及第登科紧紧相连,融入了安地民俗的烟火日常。在一口醇香软糯的桂花糕里,安地人吃出了百变人生的五味杂陈,苦尽甘来的恬淡岁月。
婺城区非遗项目“许家桂花糕”早已在安地镇成为金字招牌,与桂花糕相关的民俗也传播到了附近的十里八乡。如今,“许家桂花糕”第四代传人许鹏不仅承袭了桂花糕的传家手艺,还搭乘互联网快车,将这口桂花糕及桂乡民俗带进了金华城,将桂花糕文化送往全国千万家。
时近中秋,在位于胜利街的“董裕成号”糕点坊,金华糕点非遗传承人董锡媛夫妇又忙着加班加点,赶制婺式月饼。不同品种的大米按照一定的配比调和,蒸熟后摊晒至干燥,而后磨成米粉,反复筛至细腻;现剥的五仁,均匀拌料,手工切割,摊皮包馅,酥软紧实的口感全在握拳一捏那一瞬的力道上。
近年来,这款美味的婺式月饼已嵌入金华人的中秋。和“董裕成号”糕点坊一样,胜利蛋糕、徐根荣糕点等金华糕点坊纷纷紧跟“婺月”热,分到了中秋节庆经济的市场红利。
婺式月饼的制作工艺最早可追溯至宋代,而婺式月饼的真正问世不过最近短短十年。
宋时金华浦江一带有厨娘吴氏,工于灶上事,并著有《吴氏中馈录》,记载了当时当地许多名菜名点的制作工艺。其中就提到了金华永康一带,有画饼过中秋的习俗。族中蒸一只大米饼,用于祭祀,祭祀后,族人分食,祈愿吉祥。一千年以后,金华人将大饼做小,又加入了丰富的馅料,这才有了如今的婺式月饼。
婺式月饼问世后,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到“婺月”的传承与发展之中,获得了不少外地订单。
到了秋天,罗店镇的玳玳果树上的果实逐渐转黄,果香飘散。玳玳果味又苦又涩,经蒸煮后却是治疗咳嗽、清肺润喉的良药。
2008年,罗店镇西吴联村村民方健盘下一批生产设备,开始研发起了“玳玳膏”。
玳玳膏由玳玳果制作而成,灵感源于婺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的玳玳止咳汤。玳玳果的外形像橘子,由于玳玳树上常常出现花果同期、青黄并存的景象,被寄寓了婺乡人家子孙绵延、世代长兴的美好祈愿,得名“代代”,又名“玳玳”。
经过多年研发,味甜且功效全的“玳玳花果膏”诞生了。2020年,“玳玳花果膏”被收录进“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”“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”,自创品牌“金玳堂”获评“金华老字号”。